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6章 大明柱国袁可立 (1 / 3)

作者:墨云凡 最后更新:2025/10/23 8:19:26
        登州府,登莱巡抚衙门。

        这座由登州卫指挥使司署改建的衙署,坐落于钟楼西街路北,北望蓬莱仙阁,南接府县官署,既占军事要冲之利,又得政务通达之便。

        虽是由卫所旧署改建,不见雕梁画栋的奢华,但青砖灰瓦间自有一股森严气象,门前持械而立的甲士目光如炬,更添几分肃杀。

        时值暮色四合,二堂内烛火通明。登莱巡抚袁可立端坐主位,面容在跳动的烛光下更显清癯刚毅。

        下首分别坐着登莱总兵沈有容、登州知府汪辰阳、莱州知府鲍晓风,以及分巡登莱海防兵备道肖子昂、分守青莱登海防道罗梓承等一众僚属。

        众人皆面色凝重,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卷宗,无声地诉说着山东局势的严峻。

        话说袁可立此人,字礼卿,号节寰,河南睢州人,乃明末罕见的能臣干吏,文能安邦,武可定国。

        他历仕万历、泰昌、天启三朝,风骨铮然,若论明末官员之才具品节,堪称顶流。然其赫赫功勋,因日后触怒建虏,在清修史书中被刻意湮没,以致后世声名不彰,实为史家一大憾事。

        在历史上,袁可立出任登莱巡抚之际,正值国事艰难。他临危受命,一面要整顿遭白莲教蹂躏后的山东残局,保障辽东大军的后勤补给;一面则以超凡的远见,力行“海上制虏”之策。

        短短三年间,他打造战船四千余艘,编练水陆精兵五万余人,效仿戚继光“水军先习陆战”之法,将登莱经营成固若金汤的海上长城,成为辽东前线最可靠的后方支柱。

        并于皇城岛设将驻兵,扼守海道;分设南、北两游水师,巡弋广鹿诸岛,沿途制炮设墩,构建起“百里棋布,鼎足传烽”的严密防御体系,曾使后金“布帆草筏绝迹于辽南水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