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92章 明期蒙古草原格局演变与部落兴衰详解 (6 / 6)

作者:墨云凡 最后更新:2025/10/27 8:28:06
        (五)漠西卫拉特蒙古:西迁与分裂中的挣扎

        漠西卫拉特蒙古即明朝前期的瓦剌,15世纪后期瓦剌衰落後,逐步西迁至阿尔泰山以西及新疆北部地区,形成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大部,此外还有辉特部等小部落,合称“卫拉特四部联盟”。

        四部联盟设有“丘尔干”(议会),由各部首领共同商议重大事务,但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集权统治。

        准噶尔部是卫拉特四部中崛起最快的部落,16世纪后期以新疆伊犁为中心,逐步兼并周边部落。

        其首领哈喇忽剌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卫拉特联盟的实际掌控者,积极向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地区扩张,为后来准噶尔汗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和硕特部则在首领固始汗的带领下,于17世纪30年代率部南迁青海湖地区,击败了当地的藏族部落,控制了青藏高原的宗教与政治权力,成为明末清初青藏高原的主导势力。

        杜尔伯特部长期驻守新疆阿勒泰地区,实力相对较弱,始终依附于准噶尔部,参与准噶尔部主导的军事行动与联盟事务。

        土尔扈特部则因与准噶尔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在首领和鄂尔勒克的带领下,于1628年率部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摆脱了卫拉特联盟的控制,但也逐渐陷入沙俄的势力范围,为后来的东归壮举埋下伏笔。

        卫拉特蒙古与明朝的联系相对薄弱,主要通过河西走廊的“茶马互市”获取中原物资,同时与漠南、漠北蒙古保持着时战时和的关系。

        16世纪后期,卫拉特蒙古与漠北喀尔喀部因牧场争夺爆发多次大规模战争,双方在杭爱山一带形成长期对峙,这也使得卫拉特蒙古未能及时介入漠南蒙古与后金的冲突,为后金征服蒙古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jzuan.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