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穆陵护陵使中官,罗铣。
这个名字浅浅地刻在了碑文之上,但这一长串官职名称不是荣耀,而是一份难以承载的耻辱。
江闻沉默地看着这块带着器表土沁的碑文,眼前缓缓浮现出了一个江山动荡年代的缩影。
在南宋灭亡、蒙古入主的纷扰年代里,有那么一批被遗忘的人苟且地活着。
他们的故事并不复杂,也不壮烈,甚至阴暗委琐到不可见人,归根结底不过是一群彻彻底底的失败者的故事。
在南宋流亡江南、定都临安后,朝廷不称“京师”而仅为“行在所”,帝后陵墓不称“山陵”而仅为“攒宫”。因为在修陵之时,朝廷的修奉官曾纡说:“帝后陵寝,今存伊洛,不日复中原,即归祔矣,宜以攒宫为名”。
故此,“攒宫”之名是戎马倥偬之际的变通说法。
然而随着北复无望,江南六陵业已经攒居了七帝七后,会稽山余脉的上皇山下逐渐配备了大量的守陵人员,除妃嫔、宫女、宦官、杂役外,还有数百人的护陵军常年驻守,自成一处小小的乌托邦。
无处可去的罗铣,便曾是这里的一员。
但随着蒙古人的马蹄南下,踏碎了南宋偏安的美梦,厄运终究也降临到了这片松柏参天、殿宇连绵、昼夜香烟缭绕,四时荐享不绝的庄严肃穆禁地之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