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对老李佩服有加。
毕竟李半城稳准狠的下手鹏圳东区深水湾建码头,不得不说他确实有眼光。
可能这也是他特别在意让卫东为什么会推动超大型集装箱货轮的原因,毕竟西区码头现在还不具备这样的泊位实力。
谁知让卫东居然说:“胆子要放大点,既然都超巴拿马级了,那就朝着尽可能大去做,一万五千箱都肯定不是终点,只要运量足够大,那就朝着两万甚至更多去搞定,全力给欧美国家,尤其是花旗做服务嘛。”
他这种口吻在八十年代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
不可能追得上欧美发达国家,天经地义的就该付出更苦更累的劳动,源源不断的给欧美代加工。
但后半截完全没没常识,跟他熟悉点的老亨、钱伯他们已经开始笑骂:“你知不知道巴拿马型船的吨位就在六七万吨,稍微超出就十万吨级,一万五千箱起码就得十六万吨以上了,全球都没多少厂家有生产这类的能力。”
让卫东却无所谓:“多大个能力,集装箱船的技术含量也没那么高,不要动不动就觉得是工业皇冠上明珠,那都是为了卖高价的吹牛逼,有本事去搞到技术,找内地船舶厂给你生产,我保证成本还能打下来一截,这台岸机的思路我觉得就非常好。”
明显能看到又有人对这个思路动心。
光是台岸机就看得出来,七八百万美元的机械设备,关键部件、所有架构方案都是国外成熟进口,但国内做出来就打对折。
造船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欧美发达国家现在已经不愿吃这种苦,所以把产能塞给了日韩。
如果能在内地展开这种国际造船业务,似乎真的有搞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