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93章 杰士卡八阵图与波西米亚伤痕文学 (5 / 5)

作者:正统大汗阿里不鸽 最后更新:2025/10/6 18:44:23
        名义上,这些人都是农民、工匠之类,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才是古典时代之后,欧洲第一支常备军——一些观点认为,第一支常备军是法王查理七世受贞德指点,组建起来的。但查理的常备军,核心是15个连队的雇佣兵;而杰士卡的军队,则是由征召的当地胡斯派支持者组成的。他们并不完全依靠军饷,而是平时就能受到照顾,因此遇到断粮断饷的环境,会比雇佣兵坚韧得多;他们的共同信仰和共同的集体利益,也让他们在面对敌人时,比职业佣兵更加坚定。

        这样的结果,就是孤儿军成了古罗马以来,欧洲第一支算得上军容严整的部队。它的成员不是那种一窝蜂地冲向敌阵的乌合之众,而是按照不同的武器装备,分成各种战斗小组,去执行任务。所有这些战斗分队,都在战前组织的演习大大小小的军事行动中,经受过严格的考验,能在指挥官的调遣下,有条不紊地采取行动。

        因此,他们可以在行动中,井然有序地进行穿插配合——这在当时欧洲已经严重超纲了。另外,虽然一直喜欢在野战中使用火器,甚至携带重炮,但孤儿军依然以高机动性著称。单是靠急行军,他们就屡次挫败动作迟缓的敌军,赢得胜利。

        所以,虽然朱文奎搞不太懂这些,但在郭康眼里,他们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甚至有点面熟的。

        至于后世所说“清教徒式组织”,在郭康看来,就是清教徒硬给自己贴金了。毕竟清教徒要是有这个战斗力,早就反攻欧陆了,哪还会天天就知道跑路。这种让欧洲人感到面熟的、虔诚而善战的异端教派形象,应该不是来自清教徒,而是胡斯派才对。

        毕竟,杰士卡他们,也经常干一些诸如把当地的高级知识分子赶到乡下,强迫他们参与农业和手工业,希望以此“感化”或者说“拯救”他们,让他们得以恢复到真正的信仰中来。

        当然,这些人对此会如何记录和评价塔博尔派,也就可想而知了——实际上,郭康时代的人,对于塔博尔派和孤儿军的了解,不少都是来自这些“波西米亚伤痕文学”。欧洲人看着面熟那可太正常了……

        让这些人去打西吉斯蒙德,其实拿什么影响也不大。不过,当时的欧洲人,乃至波西米亚胡斯派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对于欧洲来说,这种组织方式有点过于超前了,几乎全靠杰士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支撑着。杰士卡去世后,孤儿军其实就成了无本之木。当塔博尔派战败之后,波西米亚的战车其实还更加流行了,数量也膨胀很多,但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果了。

        几十年后,神罗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介入兰茨胡特继承战争,他的“国土佣仆”团用步兵火枪手和火炮,轻易就瓦解了拥有三百辆战车的波西米亚军队。此后,这种一度被视为魔法一样的车阵,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jzuan.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