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千七百六十一章算账 (3 / 4)

作者:龙之宫 最后更新:2025/11/1 19:01:10
        义务成本越来越贵,权利却越来越无法守住,哪怕士人动不动就自杀,也一样守不住周礼。也就是穷人不守规矩。不是他们不愿意守规矩,而是支付不起遵守周礼的成本了。

        第三千七百六十一章算账

        而大贵族通过盐铁、渔猎的等等资源,赚得盆满钵满,八佾舞于庭,比天子都有钱,自然以下克上。

        乔伊波伊面对的就是分配的内生性矛盾,也就是生产资料的集中,最终会变成富人不听命令,穷人不守规矩的崩坏局面。

        周礼的破碎就是如此,因为小贵族土地太少无法支撑周礼,于是鲁国开始了初亩税,不需要小贵族再搞什么仪式了,只要交税就承认土地私有化。也就是改变了小贵族的义务范围,从周礼变成了交税,这也是在动摇周礼的根基。

        当然承认了私有化,自然就可以买卖,之后就有土地兼并的顽疾。

        反正解决了一个问题,就会冒出新的问题,乔伊波伊深深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在分配关系面前毫无用处,大家是不能脱离博弈的,只是兵戎相见的强博弈,还是口水之争的弱博弈而已。

        分配关系高层和底层又是动态的,一开始的周礼很合适,但中后期就不合适了。因为资源的多寡是不断变化的,而参加分配的人口也是变化的。孔子眼中最完美的周礼,只要大家都尽义务就天下大同,有钱贵族把钱交给那些无法支付成本的小贵族,小贵族努力生产再把钱集中给大贵族,如此循环岂不美哉?

        可惜大贵族根本不可能支付起成本,因为小贵族一年生产的产值也支付不起周礼的费用,大贵族给钱,就是大贵族承担成本,也支付不起的。

        说到底周礼适合大农场,后期全是小农场,土地越分越碎,收入根本不够。

        对于这种情况,只能把高成本的周礼变成低成本的一套新的制度,初亩税算是一次大胆的常识。可惜这种创新的推动是很慢的,会受到很多的阻碍,不是一口气就能推动的。到了孟子的时代,孟子还推崇井田制,还想恢复公田和私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