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君王,一生有三“号”,庙号、谥号、年号。
庙号、谥号的拟定,实为评定君王一生功过,不单得小心翼翼的拟定,程序也相对繁琐。
庙号拟定,往往是礼部的礼官根据先帝的生平功绩,以及宗室地位提出一些建议。
这些建议,少则囊括五六种选择,多则囊括十余种选择。
礼官的建议呈递上来,经过礼部几十位红袍大员一齐商议讨论,最终给出三种左右暂时拟定的庙号,于常朝公开,经百官讨论,皇帝给出最终决议。
这个流程,少则持续月余,多则一年半载。
谥号拟定,则是要求礼官走遍三司、五监、六部、九寺、翰林院、御史台、谏院等司衙,征求百官意见,五品以上书谥,集思广益,考功拟谥。
集齐来的谥号,礼部与太常院一齐商议探讨,并给出文书总结,阐述先帝的一生功过,以及定谥的大方向,呈递几种选好的谥号上去。
一旦钦定了谥号,几位内阁大学士以及礼部尚书、太常寺卿,一齐参与撰写谥号册书,于南郊祭祀苍天,并向上天呈告谥议的内容。
如此,初步定谥基本结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