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十余日,李青一直延续一边审阅票拟,一边问询政治,弄得夏言不胜其烦,却又无可奈何。
好在,李青了解完想要了解的,就只是例行公事了,双方并没有进一步的矛盾爆发。
乾清宫,内殿。
李青、朱厚熜相对而坐,聊起教育问题。
官办学塾之事,之前李青就说起过,当时朱厚熜也没明着拒绝,如今建议提上日程,朱厚熜就有些抗拒了。
“先生,文武学院之事,朕是赞成的,可大批量在村镇上建立官办学塾……有失妥当啊。”朱厚熜道,“读书科举本就不易,且也没那么多可安排的官职,当初宪宗清理冗员,费了多大劲儿你当也知道,一群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不利于江山稳固。”
李青:“读书认字,并非一定要科举。不可否认,就现阶段而言,科举仍是读书的第一追求,亦是最大动力,可随着读书人越来越多,科举无望之下,自会选择新的出路。”
“先生有些想当然了。”朱厚熜不认同。
李青也不恼,只是道:“说说你的看法。”
朱厚熜思忖少顷,问:“民富才能富国,这话先生赞同吧?”
“说下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