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91章 电传操纵 (1 / 5)

作者:打小就清澈 最后更新:2025/9/18 7:42:46
        “嗯,是有这个问题,就算加上助力装置,也改变不了本质上飞行员是在和飞机较劲的本质。”要说这个,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搞高机动战术飞机的同志们。

        简单来说,最典型的就是战斗机。

        “我们战斗机随着机体和速度的增大,别说早期的纯拉线,就连液压伺服系统,也有类似问题,整条力的传导途径还是存在的。”说起这个,搞战斗机的同志就有话说了。

        “嗯,就算是轰炸机也是这样,虽然速度不是最快,机动性不是最强,但是纯拉线是很困难的,而液压系统不但要考虑机械连接,还要考虑液压的建立,要多出一套子系统来。”

        “不止一套,液压的可靠性不如纯机械,如果要可靠性高的话,要两套,而且是必须相互独立的。”在场有同志就是负责操纵系统的,对这些情况非常清楚。

        实际上,有些听起来很先进的飞机,在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先进,比如早期的“机库皇后”F-15,这货就是液压助力的,也是用了两套独立液压操纵系统。

        大家讨论了一会,这才想起来,高总工只说坏处,但是怎么解决并没有提到。

        “高总工,你想用电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不是傻子,特别是瓷飞厂的同志和高振东相当熟悉,干脆直接问了出来。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我就是这么考虑。我在想啊,能不能搞一套系统,利用电信号传输控制信号,这样带来的好处,可能不止刚才提到的那一点点。我初步给这个技术定的名字,叫做电传操纵。”

        ——电传操纵,这就是高振东想搞的事情,几十年后稍微上点档次的军用飞机必定采用的技术,当然,也不止军用,民用也用得很多,因为这东西别看卖得贵,实际上对于不论是设计方、制方还是运营方,都能带来极大的好处,属于是典型的多赢技术。

        在实际的商品中,有不少从厂商宣传看来诚意满满的新技术,实际上对用户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厂商大量采用的唯一原因,是看起来好看还省钱,但实惠却没多少甚至是在开倒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