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结论,那在最基本的能量管理和计算上,就不会走上邪路。
“……而双脉冲发动机,是多脉冲火箭发动机的一种特殊折衷方案,这种方案既能相对有效的将火箭发动机的能量利用起来,又不会在结构、难度、重量、体积、复杂度等方面带来太大的问题。”
这种折衷在工程应用中是非常常见的,同志们也都理解。
“……在这里先下一个结论,在高空条件下,双脉冲发动机会降低导弹的极速和终末速度,但是对导弹的平均速度几乎没有影响。而中低空条件下,则能有效的提高导弹的末速度……”
负责火箭发动机的同志有些不解:“如果在高空会降低导弹的终末速度的话,那岂不是会对导弹的性能带来影响。”
高振东摇了摇头:“高空导弹速度本来就高,影响一点问题不大,何况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脉冲比和脉冲间隔来减弱这种影响,相对的,在中低空获得的导弹末速度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起来。相当一部分空战都是在中低空发生能的,而且高空的飞机机动性其实相对较差,在高空作战,对导弹性能的渴求没有中低空厉害。这里,我们还是要权衡总体作战需求的。”
导研院的同志点点头,性能就是那么个情况,怎么权衡利弊,还真是一门学问。
高振东接着说:“至于我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主要是靠计算机仿真,这里是我仿真的一个结果,你们看看。实际上有出入,但是在趋势上,影响应该不大。”
同志们接过来一看,抬头一行非脉冲的传统固发参数就让他们一惊。
这台非脉冲传统固发的仿真射程居然高达145公里。
高顾问这要求也忒高了,起手就是145公里,虽然知道仿真和实际不完全对应,但是这特么也太高了,不敢比,不敢比啊。
这也是高振东没办法,那篇论文原本就是这个数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