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阶看着孙策,摇了摇头:“非是愚兄不曾想到这一层,实是荆南士族豪强皆不欲也。”
孙策哑然,有些不明白的追问道:“这是为何?我主能征善战,又礼贤下士,更兼,为何得不到荆南士民们的认可?”
桓阶长声叹息,只是摇头苦笑。
孙策心里的不解更为严重,误以为桓阶对自己的话有些怀疑,不惜自贬道:“世兄,愚弟自小为家父教诲,于征战一途也颇有天分。自家父遇害,战死沙场,愚弟不得不依附于袁公路。此后先破庐江,后下曲阿,转战丹阳,席卷吴郡,扫荡会稽,非是自家吹嘘,实所得之战绩无愧于家父之名也。”
听着孙策的话,桓阶忍不住点头赞同。
事实上他听说了孙策在江东的战绩,也是钦佩不已,多次与身边亲友赞誉孙策将门虎子,孙坚虎父无犬子。
甚至他还动了心思,想要拉拢孙策为外援。只是那时候孙策还是袁术麾下之臣,桓阶只能暂时放弃。
不过在桓阶的眼里,孙策颇有野心,所作所为,并非是甘心臣服于袁术之下的样子。
因此,桓阶虽然暂时搁置了寻找孙策为外援的计划,可心里却没有放弃这个念头,一直有关注江东的形势变化。
孙策不知道桓阶心中所想,只是自顾自的继续说道:“当时策自以为是,只觉得天下英雄不过尔尔,却不想碰壁之日来的如此之快。我主南下之时,我仍不知天时,负隅顽抗,几尽浑身解数,却最终在钱塘江畔,为我主一战而擒。”
实际上孙策当时逃出去了,可身边只剩下了百来骑,精锐主力全军覆没,和被生擒也没太大的区别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