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果欲行此三策乎?”
李恢身为益州郡望之胄,门第尊显,于席间众人中出身最贵、地位最崇,故率先开口应答。
刘封神色凛然,重重点首,慨然道:“今川中经济崩颓,铜钱殆尽,金银皆空。若再不施此三策,恐百姓生计将退归以物易物之荒古境地,某实不忍见蜀中父老陷于此困!”
李恢闻言整肃衣冠,起身伏地而拜,朗声道:“将军为苍生计,不惧豪强阴噬、流言诛心,恢虽不才,愿附骥尾,助将军成此安民大业!”
吕常、何祗、马忠三人见状,相视颔首,亦齐整衣冠,伏地而拜曰:“某等虽才疏学浅,然赤心可鉴,愿效犬马之劳,助将军成就大业!”
“好、好、好!”
刘封大喜,当即起身下阶,将李恢等人一一扶起,相顾而笑曰:“此事虽艰难险阻,却有诸君襄助,事必可成!”
“既然诸君欲助我行此大事。”
刘封接着说道:“如今便先议一议这三方策论,可还有改进之处。”
李恢等人欣然从命,讨论起来。
马忠略有所得,沉吟半晌之后,乃拱手进言道:“将军明鉴。民间百姓纳税本已艰难,平日生计多艰,物资匮乏。若强制定物征缴,恐猾吏借此钻营,上下其手,胁民牟利。某有一策:既准以粮代赋,何不广开纳赋之门?凡财货、绢帛、蜀锦、漆器等物,皆可折价抵赋。由官府核定物价,定其比例,每年商定一次。如此施行三五年,则蜀中经济可望复苏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