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浙江巡抚法海近来上奏,他已与番商谈好一百万斤的洋铜的订购。
只是,他不放心把这一百万斤洋铜的生意交给他人,决定亲自督办,但这样一来也就耽误在浙江推行摊丁入亩的事,也就请旨暂缓。
弘历知道,法海这是不放心民籍汉官,担心汉官会为了大户利益,让洋铜的买卖出现差池。
可天下民籍汉官多于八旗官员是事实,这是人口结构决定的,即便朝廷能用旗人就优先旗人,但也不可能真的不依靠民籍汉官做事。
所以,弘历也就批评了法海这一行为,责怪他不知道主动想办法在制度上进行创新。
弘历为此提出了自己的办法,让法海可以请旨按需求调用候补官员,且在具体的一差遣上,在安排一官员时,同时委派两三个候补官员为第一第二顺位的待用官员,让这待用官员监督负责这事的现任官员。
只要负责这事的现任官员操守过分不好或者偷奸耍滑,候补官员就可以秘密揭发,一经查实,在处置这官员后,第一顺位候补官员就可以直接代替该官员。
而原来的第二顺位候补官员就可以变成第一顺位官员,继续监督新任命的官员。
如此,只要这候补官员想成为有实权的现任官员,就必能认真监督负责此事的现任官员,而恨不能尽快升调代替此官。
清朝由于既要照顾八旗贵族在官僚集团中占据优势地位,又要利用科举拉拢汉人士大夫,而没有减少明朝后期的常年科举进士和举人录用人数,也就造成文官官位不够分。
再加上,之前平三藩为筹集军费需要卖官等原因,也就设了候补官制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