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五一章 封建之议 (5 / 6)

作者:公子許 最后更新:2025/10/27 13:29:12
        此举遭到魏徵等人极力反对,但太宗皇帝仍下令有司起草相关条例,并定等级,欲将之付诸实施。

        到了贞观十年,太宗皇帝诸子均已长大,就连最幼的晋王、纪王也已八、九岁,按照定例,诸王需要归国,即之藩所封地域,但由于长孙皇后崩逝,遂推迟至次年六月,太宗皇帝下诏荆州都督荆王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都督刺史,咸令子孙世袭,拉开了世封刺史的大幕。

        几天以后,又以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为刺史,亦令世袭;并规定非有大故,不得黜免,但再度遭到以魏徵、李百药为代表的大臣强烈反对,且纷纷上疏劝谏,反对这一违背历史潮流的做法。

        魏徵甚至直接跑到太极宫当着太宗皇帝的面劝谏,认为当时离隋末大乱不久,百废而待兴,若是遽起而瓜分之,会不利于国家的大一统,并由此提出了“五不可”之说。

        李百药等人则从春秋时期诸侯不仅没有藩屏中央,反而无视王室,相互兼并,社会动荡来否定世封。

        最终“封建刺史”之策不了了之,只诸位亲王赶赴封地,但由于诸王年幼、缺乏治理封国之能力,搞得乌烟瘴气、弊端重重,至太宗皇帝驾崩、诸王回京,所谓的“封建天下”已经名存实亡……

        李承乾道:“这大唐江山是太宗皇帝辅佐高祖皇帝打下来的,按理说我与诸位兄弟皆有份继承太宗皇帝之遗产,如今我践祚天下、承袭宗庙,又岂能任由诸位兄弟困囿于长安城内?故而,欲使诸位兄弟分封四方、共承祖业。”

        刘洎恭声道:“当下之议,实有几处重点。其一,分封诸王会否引发局势动荡、天下不稳,甚至为以后埋下隐患?其二,陛下欲以国内之地分封,亦或以海外之地分封?其三,封建之后,各封国之军队、财赋是自行其是、还是统归中枢?”

        其余几人皆连连点头,认为这是问题之中心。

        但其实第一点无需讨论,皇帝乃帝国之主,帝国是李唐之天下,陛下意欲以祖业分封于诸位兄弟,谁能反对?

        所讨论者,无非第二、第三点而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